浙江打造的“全域数字法院”,到底是什么?
打好“地基”——
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司法平台
案情复杂,证据材料就是好几十页,挨个复印费钱费力;纸质卷宗一人多高,搬来搬去实属不易……这些情况如今在浙江法院系统已经不见踪影。取而代之的是,打开电脑就能在线查阅案件材料,点点鼠标一键生成法律文书,电子送达一步到位……
从2020年9月以来,依托办案办公一体化平台,浙江法院全面实施无纸化办案改革,已实现从“传统线下办案”到“全流程网上办案”的全方位转变。
2021年,全省106家法院、1.5万名干警依托一体化办案平台在线办案234.2万件,在线流转文件184.4万件。截至去年底,全省法院无纸化办案率达98%以上,电子诉讼应用率达91.65%。
无纸化转型,带来的不仅是便捷,更是高效。无论身处何时何地,均可通过有线、无线方式完成所有诉讼事务。据统计,2021年,全省法院网上立案71万件,网上调解44万次,网上证据交换24.7万次,案件平均审理天数50.5天,同比减少10.8%。
无纸化转型推动业务流程再造。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法院以“无纸化办案”为切入口,将“全域数字法院”建设贯穿于立案、审判、执行等各个环节,通过成立审判服务中心,集约涵盖排期、送达、扫描编目、文书上网等全案件周期的22项辅助事务。中心成立以来,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7.4天,辅助事务时效提升35.3%。
目前,全省106家法院已经开展集约送达和集约编目,宁波、温州、嘉兴等8个地区78家法院开通集约12368热线。温州中院将在试行集中精细化编目的基础上,推进“电子卷宗集中编目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再造”,促进数据质量和数据治理能力不断提升。
纵深发展——
一个全流域智能的司法模式
“现在进行当事人身份信息核对。”
“原告陈述身份情况以及代理人身份情况和代理权限。”
“被告陈述被告身份情况以及代理人身份情况和代理权限。”
……
这是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法庭一场“十案联审”的现场。法庭上只有一位审判长,原、被告席上均只有一块电子屏,而主持这场庭审的,是人工智能法官助理“小智3.0”。
这十件案件同属金融借款纠纷,原告是同一家银行,案情简单明晰,但如果要开十个庭至少也需要耗时2天。不过,当天在“小智”的帮助下,30分钟就全部审理完毕。
这就是“凤凰金融智审”带来的“加速度”。
2019年,“凤凰金融智审”1.0上线,AI法官助理“小智1.0”横空出世,实现了金融借款纠纷全流程自动化流转。到现在“小智3.0”系统全新升级,辅助办案功能更加强大——自带智能化“多案联审”的功能,从同时段管理一个案件向同时段管理多个案件的跨越,极大提高庭审效率。有“小智”参与的金融纠纷案件,平均审理时间相比传统方式缩短39.4%。
浙江高院在审判领域全面深化“凤凰智审”应用,已经推动智审项目在民事、行政、刑事等领域全方位突破——在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上线“版权AI智审”,包含单图溯源、创新比对、相似比对三大模块,为法院审判数字改革、知识产权智能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;在临海市人民法院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上线“行政非诉智审”,通过与交管等部门“平台级”数据联通、业务协作以及智能审查,实现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的在线高效协同处置,法官办案耗时从原来的7-30天缩短至10分钟;在温州中院上线“危险驾驶罪智能审判”,形成类型案件“快办快审、快审快结”的新模式。
从“凤凰智审”的发展路径,不难窥见“浙江全域数字法院”的改革思路。
在全省法院基本实现无纸化办案办公的基础上,2021年年初,浙江高院党组研究决定,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,加快从无纸化向智能化发展,全面推进“浙江全域数字法院”改革。这是一场全方位、多维度、深层次的自我革命,法院审判执行、办案办公等各项工作全面、彻底实现数字化,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业务流程再造、诉讼制度创新以及法院组织架构、管理模式的彻底重塑。
当前,浙江法院正处在无纸化走向智能化的关键阶段。全面深化数字赋能,在流程节点智能化中,为办案人员提供案件信息回填、案卷自动编目、文书智能纠错、类案智能推送等全流程伴随式辅助,“类案推荐”准确率达70%;智能送达平台自动触发送达任务、自动搜索送达地址、自动生成送达文书、自动反馈送达结果,送达成功率95%以上,送达时间由3至10天缩短至6个小时以内;“法官律师办案动态监管”探索“人、案、事、物”智慧管理,全面赋能法院内部管理和司法权力运行监督。
多跨协同——
打破藩篱解决“急难愁盼”
2月6日晚上,嵊州市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在执行“一件事”工作平台上接收到了来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的消息:一辆被法院查封的车辆在嵊州市艇湖路现身,并被成功扣押。之后,该案得以执行完毕。
“以前,法院的查封措施仅限于限制过户,但无法实际找到车辆,很多被执行人也不会主动配合交付车辆。”嵊州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。为破解困局,嵊州公检法共同协商,建立了机动车查控处置“一件事”。当嵊州法院需要扣押车辆时,只需将扣押请求及法律文书发送至公安机关,由其排查车辆轨迹、研判动向、指令扣押并交由法院处置。
这样的“一件事”应用场景在浙江法院系统随处可见。针对查人找物难、财产变现难、联合精准惩戒难等问题,浙江高院在执行领域全力推进“执行一件事”综合集成改革,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综合集成、高效协同的“在线执行”新体系,共确定“不动产司法处置”“机动车查控处置”“失信联合惩戒”等20多个子场景100余项子任务。
聚焦“数字赋能、信息共享、系统集成、协同联动、整体智治”,浙江高院深入推进执行领域数字化改革,“智慧执行2.0”系统横向对接自然资源、住建等10余个部门,纵向贯通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5个层级。截至目前,共发起执行协查3000余万次,执结39.1万件,执行到位976亿元,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99.6%,执行结案平均用时减少24天。
全域数字法院改革打开了多跨协同的新局面。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,嘉兴以数字化平台为引领,探索跨域一体化办案,实现知识产权等类型化案件统一归集、审理,形成专业法官办专门案件的良性循环。嘉兴还创新3D+AI+区块链“云上物证室”,物证采集、查阅、管理实现全链条云上操作。嘉善县人民法院主动挂帅“长三角示范区执行在线”系统,该系统对接青浦、嘉善、吴江法院与三地政务数据管理部门,并联动公安、国税、住建等高频协作单位,推进不动产、公积金、社保等16个事项线上跨域办理。
全民共享——
让人民群众收获“数字红利”
近日,开化县人民法院通过“共享法庭”线上审理了一件劳务合同纠纷案件,双方当事人就近到“共享法庭”进行线上开庭,在庭务主任的协助下,原、被告围绕事实认定充分发表意见,承办法官也趁热打铁,组织调解,最终促成调解协议。
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“数字红利”,是“全域数字法院”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“共享法庭”在全省落地开花,已经建成2万余个,通过“一屏一线”将司法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。
在数字化改革进程中,越来越多的司法服务被数字化场景所取代。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,线下诉讼服务受到一定限制,人民群众对于线上司法服务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。全省法院顺势发力,大力推广人民法院在线服务、浙江解纷码运用,加快推进司法服务由线下向线上跃迁,一大批纠纷借助数字化改革成果得以化解,无接触式诉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。
浙江高院院长李占国强调, “全域数字法院”,不是一个信息化项目,也不是一家实体法院,是整个法院审判执行、办案办公等各项工作全面、彻底的数字化,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业务流程再造、诉讼制度创新以及法院组织架构、管理模式的彻底重塑,进而打造全业务平台通办、全时空泛在服务、全流程智能辅助、全省域资源整合、全方位制度变革的现代化法院。
当前,浙江法院沿着“实践-制度-理论-实践”的发展路径,推进数字化改革螺旋式上升,实现工作流程、诉讼规则、组织架构、治理体系的重塑性变革,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批应用成果、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。在线诉讼、异步审理、区块链存证、电子送达等浙江首创经验被最高法院《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》吸收。
未来,浙江法院始终坚持制度改革和科技变革双轮驱动,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,加快推进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司法领域深度应用,推进审判执行、诉讼服务、司法管理全流程智慧运行,以更高水平的智能化赋能,实现法院工作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为将全域数字法院改革打造成为“重要窗口”和共同富裕示范区标志性司法成果贡献更多司法智慧和力量。(来源:浙江法制报)
点个在看,鼓励一下吧~